来源:中国国家地理
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
在全球也具有非凡意义
昨天上午,袁隆平院士的遗体送别仪式
在湖南长沙举行
我们来聊一聊水稻的前世今生
以此缅怀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
01
水稻对中国意味着什么?
中国古代社会以农耕为本
饮食结构以粮食为基础
粮食煮熟而成的“饭”,是一餐的主角
可以说中华文明中,粮食就是“食”的代表
古代“五谷”之说始于春秋战国
后来逐渐形成约定俗成的版本
即指稻、黍、稷、麦、菽五种作物
分别对应着今天的
水稻、黄米、小米、小麦和大豆
五谷的概念形成之后虽然相沿了两千多年
但这几种粮食作物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
所处的地位却因时而异
唐宋以后,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
地位日益提高
在明代时的粮食供应中
水稻十分之七,居绝对优势
目前,在全世界范围内
有一半的人口以稻米为主食
全世界90%以上的稻米产于亚洲
而且集中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地区
中国水稻的种植面积为3千万公顷左右
居世界第二
产量冠绝全球,达2亿吨以上
来自中华遗产2014年第2期
在我国粮油质量国家标准中
稻谷按其粒形和粒质分为三类:
籼稻、粳稻、糯稻
大抵以黄河为界,北粳南籼
粳稻大多种植于我国北方、长江中下游
以及云贵高原高海拔地区
具有耐寒、耐弱光和忌高温的特点
生长期长,一般一年只能成熟一次
粳米米粒颜色蜡白,呈透明或半透明
外形短而宽厚,看起来比较饱满
口感绵软,适合直接做白米饭或者煮粥
籼稻大多种植于
我国南方热带和亚热带地区
具有耐热、耐湿、耐强光和忌寒冷特点
生长期短,在无霜期长的地方一年可多次成熟
籼米的颜色偏白,米粒细长形
口感没那么绵软,煮出的饭比较松散
适合做炒饭,炒出来颗粒分明
糯稻碾磨成米后又名“江米”,粘性高
南北方均有种植,分粳糯、籼糯两种
粳糯外观圆短,籼糯外观细长
煮熟后米饭较软、粘
粳糯的粘性强于籼糯
农业科学家通过研究、试验、统计等手段
发现了优质粳稻生长的理想气候条件:
北纬40-45度;年均积温2800度以上
无霜期至少140天
灌浆期昼夜温差大于10度
水稻,对中国人有着非凡的意义
正如古人遵循节气进行农耕活动一样
现代科学家也从来没有停止
对水稻栽培技术的思考和研究
它不仅关系到中国人的温饱问题
还促进了社会凝聚力的形成
02
杂交水稻:
让中国人民从此吃饱了饭
袁隆平院士研发的杂交水稻
无疑是水稻研究史上的重彩华章
水稻种植对地形、气候
以及土壤肥力等自然条件要求高
是投入大量劳动力、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我国南方一些地区
虽然具有种植水稻的天然自然优势
但在过去费时费力,产量较低
很难满足人们生活饮食所需
而植物杂交却可以解决这一难题
1961年,袁隆平在试验田发现
一株天然杂交稻,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
如生长旺盛,根系发达
穗大粒多,抗逆性强等
决定开展杂交水稻提高产量的研究
经过不断优化,修改研究思路
提出用远缘的野生稻与栽培稻进行杂交设想
1970年10月
在海南找到了一株雄性不育的野生稻
取名为“野败”
给杂交水稻的研究打开了突破口
1973年突破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
1974年和1975年研究期间
袁隆平育成了第一个在大面积生产上
应用的强优先锋组合“南优2号”
1975年冬,国务院做出迅速扩大试种
和大量推广杂交水稻的决定
袁隆平院士的杂交水稻
从1976年开始
逐渐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饱饭问题
目前他领导研究的中国“超级杂交稻”项目
正朝着亩产900公斤的第三期目标推进
希望通过实现“种三产四”
来帮助中国农民早日致富
计划在五年内,中国6000万亩农田
产出8000万亩农田的产量
03
为什么说杂交水稻改变了中国与世界?
袁院士的杂交水稻贡献
不仅保障了中国的粮食安全
还给世界带来了和平与温饱
人口:远离饥饿,保障粮食安全
粮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资料
也是维系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物资
在中华民族5000年的历史上
常见“饥荒”咄咄逼人
这一威胁的缓解乃至消失
得益于两位育种专家的贡献
一位是北方做小麦育种研究的李振声
另一位就是南方做杂交水稻研究的袁隆平
正如上面我们提到的那样
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帮助我国人民
度过了困难的历史时期
意义重大
今天,我们似乎不必再担心饥饿
但国家粮食安全却是不能忽视的问题
据专家预测,全世界的人口
2050年将增至100亿
而2040年,中国人口至少增至15.6亿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
当气象灾害、人口激增、土地环境退化等
极端情况来临时
“超级杂交水稻”能保证人民的饭碗端得上
对维系国家社会稳定、经济发展
都是非常重要的保障
国际声誉:用行动回应质疑
世界人口密度分布图
图自中国国家地理 2015年10期
有专家预测
地球人口急速增长
可耕地资源的开发和开采已超过限度
随着水土不断流失
环境资源愈加恶劣
粮食的生产将大打折扣
同时国际水稻研究所也曾发出警告
亚洲国家到2025年将面临严重缺水
人均可用水量将减少40—60%
中国已被联合国列为世界13个缺水国之一
同时中国的土地沙漠化
每年正以2100平方公里的速度向前推进
再加上中国还是一个耗粮大国
与人类竞相耗粮的还有老鼠
据世界粮农组织统计
全世界每年有1/10的粮食被老鼠吃掉
中国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
全国农田鼠害面积已高达4亿亩
为此,过去美国经济学家布朗先生
针对中国未来的粮食问题发表看法说:
正从农业社会迅速转向工业化社会
并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
将给拥有57亿人口的星球带来巨大生态冲击
还提出了一个惊世骇俗的问题:
下个世纪,谁来养活中国?
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向世界证明:
中国人能够自己养活自己
1996年,据国家统计局统计
中国粮食总产量已达到4850亿公斤
比1995年增产3.4%,增产超过200亿公斤
10年间中国的杂交水稻累计推广1.6亿公顷
增产稻谷2.4亿吨
相当每年增加一个中等省份的粮食产量
2000年,他还培育出亩产700公斤的
超级杂交稻品种
2004年又培育出
亩产800公斤的超级杂交稻品种
有力地回应和打击了国际部分人
关于中国粮食安全的质疑
世界人道主义贡献
中国的杂交水稻在国际上也做出了贡献
在世界20多个国家得到推广应用
根据国际水稻研究所的数据
目前中国水稻田里
有58%的水稻是杂交水稻
这个比例在美国是40%
在东南亚的几个国家平均约为8%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有着很长的水稻种植历史图自博物 2009年03期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非洲
非洲岛国马达加斯加
虽拥有世界第二长的水稻种植历史
但水稻产量仍无法满足其人口所需
而袁隆平及其团队的农业技术专家
成功培育出适合当地环境生长的
杂交水稻品种
并在非洲的16个国家推广运用
印在马达加斯加纸币上的水稻杂交水稻造福了全人类
获得了国际上的许多赞扬和评价:
“中国的杂交水稻给日本带来了风暴”
“杂交水稻是中国继四大发明之后
对人类做出的第五大贡献”等
美国普渡大学教授汤·巴来伯格也说:
“袁隆平在农业科学上的成就
击败了饥饿的威胁
他领导着人们走向丰衣足食的世界
把西方抛在了后面
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利用
水稻杂交优势的伟大科学家”
袁隆平院士也获得了
如联合国知识产权组织“杰出发明家奖”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科学奖
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与保障奖”
世界粮食奖基金会“世界粮食奖”等国际大奖
金灿灿的稻田里,有着他的身影
小小的稻谷中,镌刻着他的功绩
一日三餐,米香弥漫
饱食者当常忆袁公
原标题:杂交水稻如何改变中国与世界